核心提示:2024年6月19—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上,食育别邀请了天津市食品安全科普基地常务副主任、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何柳,现场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从“吃饱”到“吃好”---中国家庭食物消费与饮食上的习惯现状探究》,剖析中国家庭食物消费与饮食上的习惯的深层逻辑,分享食育的魅力。……(世界食品网-)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生机勃勃的土地上,饮食上的习惯的演变如同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记录着时代的进步与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温饱难题,到改革开放后的丰饶餐桌,再到21世纪的多元化、个性化消费,我们的饮食文化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的华丽转身。
曾经,“吃饱”是大多数家庭的首要目标;如今,“吃好”成为了新的追求。是什么决定了我们“吃什么”和“怎么吃”?
2024年6月19—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的“2024(第三届)食育发展大会”上,食育别邀请了天津市食品安全科普基地常务副主任、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何柳,现场与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从“吃饱”到“吃好”---中国家庭食物消费与饮食上的习惯现状探究》,剖析中国家庭食物消费与饮食上的习惯的深层逻辑,分享食育的魅力。
新中国成立之初,战乱后的经济萧条迫使国家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百姓饮食结构单一,以粮蔬为主。
改革开放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居民饮食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肉类、蛋类和蔬菜的摄入量显著增加。
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居民在食品选择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多样性,进口与高品质食品开始步入市场,满足了人们对食物品质和多样性的追求。同时,花了钱的人健康与营养的关注度也不断的提高,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因其健康益处而受到慢慢的变多人的青睐。
当代消费的人在购买食品时,营养成分成为首要考量,低糖、低脂、高纤维的健康食物备受青睐。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含有非常多的维生素、矿物质的功能性食品成为市场宠儿。电子商务平台上,食品购买趋势愈发明显,移动电子设备购物应用的普及,让食品触手可及。疫情期间,社区团购模式兴起,成为食品购买的新常态。同时,速食食品、外卖服务、预制菜等便捷食品在快节奏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便利店24小时营业,满足了消费者即时性和便利性的需求。
何柳老师指出,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绿色化技术和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对居民食物消费与饮食上的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食品安全、营养均衡、健康食品普及性、食品消费文化、环保与可持续理念发展等方面,我国居民的饮食状况呈现出积极的变化趋势。食品安全法规的完善,营养知识的普及,健康食品的获取便捷,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标志着我们在“吃好”这条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然而,何柳老师强调,食品安全问题、营养不均衡、健康食品的高成本、传统饮食上的习惯的固守以及食物浪费现象,仍旧是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居民的饮食消费将继续向多样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健康、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饮食消费的重要趋势。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通过提升农民种、养殖水平,优化居民膳食结构,将有利于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让中国居民真正的完成“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