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品茶重在意趣,更形成了源源不绝的茶文化。看似一般的茶叶,从一片嫩叶,到杯中之茶,每一道工序都赋予了重生,检测着制茶匠人的功力和耐力。
“我只会一件事,就是做茶。”本年59岁的陈伯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造技艺自治区级传承人。在他看来,非遗传承,就是要在取其精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既要保存古韵,更需增加时代气息。
六堡茶,因原产于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是具有1500多年悠长前史的中国前史名茶。山高多雾、树木阴翳,共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六堡茶的“红、浓、陈、醇”,其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浑厚甘爽,且耐久藏。
早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年),六堡茶便以其共同的槟榔香味声名鹊起,被列为其时的全国24种名茶之一,成为朝廷贡品。古往今来,六堡茶终究有多火?从文字记载中便可窥视其时的产茶盛况。
据民国《广西通志稿》记载:“六堡茶产苍梧,苍梧出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闻名,热销于穗、佛、港、澳等埠。”《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五、十六年间(1926—1927年),每担评价三十元左右。”
六堡茶不只是当地人的首要收入来历之一,更是日常日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陈伯昌是土生土长的六堡人,在他的记忆里,村子里初生婴儿的第一道洗澡水就是茶水,加上陈家祖祖辈辈都参与制茶,缕缕茶香就是家的滋味。
1978年,时年17岁的陈伯昌高中毕业后便到当地的茶厂作业,当过出售员,也当过技术员。至上世纪90年代,陈伯昌开端经商,并逐渐从六堡茶栽培、加工、出售,开展成为茶文化工业研讨、茶园景点开发等多工业交融形式。
“六堡茶需求经釆青、晾青、杀青、揉捻、堆闷、烘焙、复揉、枯燥、选择、陈化等工艺制造而成,具有除湿、养胃、降糖、降压等成效。”提到六堡茶,陈伯昌如数家珍。数十年与茶为伍,以茶为乐,让他积累了广博的茶文化常识和纯熟的制茶技艺,更被业界称为行走中的“六堡茶博物馆”。
从成功企业家,到非遗传承人,多年来,陈伯昌一直心系家园六堡茶的开展,不只牵头成立了六堡农家茶协会,带领茶农脱贫致富,还在梧州市六堡茶文化展现建立“非遗”传习所,对乡民进行技术训练,更担任六堡茶世界交流促进会会长一职,致力于梧州六堡茶与世界茶业界的学术交流。
与此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触摸六堡茶文化,陈伯昌相继与广西各大高职院校协作,经过建造教育实践基地,联合开设“六堡茶大师作业室”,热心参加到校园专业建造、产教研交融、技术立异、人才教育训练、现代学徒制推动等方面的具体作业之中,竭尽全力地培育六堡茶专业人才。2019年,陈伯昌获评“广西工匠”年度人物。
非遗传承维护需求凝集社会各方力气,尤其是近年来,广西各地依托节庆举行五光十色的非遗展演和非遗产品推行活动,而“抱团”开展不失为非遗传承的立异之路。陈伯昌说,最夸姣的画面莫过于桌面铺着美丽精巧的壮锦,摆上细腻光滑的坭兴陶茶具,沏一壶味甘醇香的六堡茶,在袅袅茶香中赏识窗外如诗如画的广西山水。(记者陈蕾)